2025年9月2日下午,南京市室内设计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于“什物計畫”设计创作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青年设计师成长与思想碰撞交流研讨会。学会法人管雪松教授(南京林业大学)、会长李伟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会长王为胜、秘书长吕元,以及青年设计师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青设委”)会长陈尚书(南京传媒学院)、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凌航(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副教授)、学会副秘书长吴怡康、青设委副会长王玮、罗思伟等共同出席会议。

会前,在青设委会长陈尚书的引导下,与会人员参观了产学研结合的文创产品展示,由此开启了一场融合教育实践与产品创新的思维碰撞。

会议聚焦青年设计师的培养与学术交流机制的优化。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青年设计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生力军,应当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与支持。通过组织高质量、小规模的学术沙龙、竞赛分享、校企联动等活动,促进青年设计师之间及其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强其对专业的认知与热爱。此外,会议就青设委未来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讨论,明确分工,以提升运作效率。学会法人管雪松表示,将积极考虑相关建议,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切实服务于青年设计师的成长需求。
学会会长李伟在发言中指出,当前环境下,青年设计师除专业技能外,还需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他强调,学会应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整合高校、企业及设计师资源,打造“以青年为本、以学术为核”的系列品牌活动,如获奖作品分享会、校企联合课程、跨界工作坊等,助力青年设计师全面成长。他还提出,未来活动应更加注重实效与小范围深度交流,避免流于形式,切实帮助青年设计师在实践中学习与进步。
副会长王为胜提出,当前设计行业正经历深度融合,室内、建筑、视觉、文创等领域的边界日益模糊,对青年设计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应鼓励青年设计师积极参与跨专业项目,全面提升竞争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青设委会长陈尚书分享了分会建设思路,表示将积极发掘并培养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青年骨干,完善组织架构,推动更多面向青年群体的实务型与交流型活动落地。他提出,未来将着力开展小规模、高频率的交流活动,如“青年设计师开放麦”“项目复盘沙龙”等,增强青年设计师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青设委副会长王玮补充建议,学会活动应逐步从“竞赛导向”转向“交流导向”,鼓励举办轻量级、高频次的互动项目,如开放麦与复盘沙龙,以提升青年设计师的实战能力与参与度。
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凌航提出,应加强教育委与青设委的协作,推进高校与行业的联动,促进课程项目与实战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重要赛事,并通过赛后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延伸竞赛价值,构建“以赛促学、以展促建”的良性机制。他举例说明,可联合多家高校举办毕业设计联合展演、青年设计师分享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对接能力。

学会秘书长吕元提出“组织青年设计师成功案例和获奖作品专题分享活动”的建议,以小型实战型的学术活动增加会员的学习机会和分享机会。又从艺术品收藏的视角分享了设计灵感与文化积淀的见解。他指出,收藏不仅是个人爱好,更是对设计文化的深度参与和理解。一些青年设计师通过收藏具有文化意义的物品,不仅丰富了审美体验,也拓展了创作思路与文化厚度。吕元认为,设计与收藏在精神层面相通,均强调对细节的把握、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想象,鼓励青年设计师培养多元兴趣,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中汲取养分。

最后,管雪松教授在总结中强调,青年是学会的未来,也是设计行业持续创新的动力。她表示,学会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青年设计师的孵化与推广,构建有活力、有温度、有内容的学术共同体。未来将在梯队建设、导师机制、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化推进,共同推动南京室内设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明确了学会青年设计师专委会的工作方向与重心,为后续开展系列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文:吴怡康 审核:管雪松